杨天解:音乐是舞剧的灵魂

杨天解 湖南名人网 09-14 

杨天解:音乐是舞剧的灵魂_湖南名人网

  舞剧《桃花源记》,8月8日至9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好评如潮。著名音乐评论家、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何艳珊《一曲桃花梦,别样民族情》的文章写道:“该剧用新颖的构思和精美的音乐舞蹈,对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进行了艺术再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尤其作为舞剧之灵魂的音乐创作,将现代作曲手法与传统五声调式、现代音乐风格与民族音乐风格有机融合,雅俗共赏,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和哲理性。音乐具有创造性,匠心独具。作曲家把西方作曲技法十分贴切地融合到了民族音乐之中,使现代音乐具有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蕴和哲理深度……”

  作为舞剧《桃花源记》的作曲,我为人们对剧中音乐的认同感到高兴。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我从1994年为舞剧《边城》作曲,到2015年为《桃花源记》作曲,其间还为《远山鼓谣》《遥远的侗寨》《南风》《天山芙蓉》等30多部大型舞剧、歌剧、音乐剧、歌舞剧及舞蹈诗剧作曲,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我创作每部作品都会设立一个新的目标,都会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千方百计做到超越以往,不重复自己。

  《桃花源记》的音乐创作,我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一是寻求中国古典音乐素材与湖南地域音乐素材的融合。剧中,我采用古琴曲《酒狂》的素材作为音乐主题,用来表现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衬托他洒脱不羁、肆意纵情魏晋文人风骨。而整剧贯穿的音乐主题,则是由曲笛吹奏的带有古典韵律的七声羽调式旋律,从而奠定本剧的古典色彩基调。而在表现美好的世外桃源、男耕女织情节时,则采用了带有鲜明湖南本土色彩的民族五声调式为主的优美旋律。古典的韵律和地域性鲜明的民族调式,通过各种作曲技术手段达到水乳交融。二是时尚性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适当运用。剧中许多群舞场面中,运用了富有动感的时尚性节奏,打破了古典和民族音乐中平稳的规则性节奏韵律,让音乐律动感更加具有现代观众审美的接受度。如在陶渊明等三人饮酒舞中,我采用古琴、竹笛、大提琴的自由节奏和无调性三重奏,表现陶渊明潜意识中的困惑和内心的矛盾,以及面对社会黑暗的无奈与痛苦。而在表现难民们被乱兵抢劫追杀时,音乐则发出扭曲、怪诞和刺耳的音响,这种无调性和音及多重节奏的运用,其效果更胜一筹。三是将古典、民族、时尚与现代无缝对接,统一在全剧的整体风格之中。由于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并用作曲技术手段和哲理性的思维方法,将各人物主题有机统一在一种音乐氛围之中,使全剧自然而流畅,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又有高度的艺术性统一,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杨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