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明为《兰亭》狂 犹书过百岁

廉军文 华兴时报 10-30 

朱继明为《兰亭》狂 犹书过百岁_湖南名人网
书法家朱继明简介>>


  ——78岁朱继明痴迷临写千遍《兰亭序》赞

  今年5月一位清瘦干练的老者找到笔者,自我介绍说情迷《兰亭序》已临写上千遍,自觉形似已达到九成,他还拿来了书写的各种风格的《兰亭序》,摆满了一地请笔者欣赏点评,看着七旬老人对《兰亭序》狂热和执着,笔者深受感染并答应为老人写篇文章。

  近日笔者应邀来到银川市宗睦巷老九中家属院朱继明老人的家里探访。经深谈了解,老人1934年出生在湖南韶山,今年虚岁78,酷爱书法的他对“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情有独钟。从2001年始练书法,天天临摹不辍,2004年起专攻《兰亭序》。他还多次到浙江绍兴兰亭现场探访,感悟“书圣”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汲取灵感和气息。多方搜集了32种古今不同版本的有名摹本,潜心揣摩研习,现在终于可以临摹出了神形基本相似的《兰亭序》,并以故宫珍藏的唐摹本复制样本篆刻了44方钤印,以原尺寸大小位置复制,使他的临本更接近原本。他还别出心裁,临摹创作出了不同形式的《兰亭序》,有英文版、花瓶版、地图版、布版、滩羊皮版和木版等80个品种。

  《兰亭序》被历代书家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该书贴有28行,324字,是书圣王羲之的得意之作。章法、结构、笔法臻于完美,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堪称绝妙,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书圣”的气度、神采、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朱继明为《兰亭》狂 犹书过百岁_湖南名人网
朱继明老人收集到32个版本的《兰亭序》

  《兰亭序》写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即公元353年4月的一天。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群贤老少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古人消灾祈福的春秋季修禊祭礼。那一日,惠风和暢,山水和美,骚人墨客饮酒赋诗,作“曲水流觞”酒戏。当时得诗作37首,可交付印了,诗集不可无序,众人举杯齐邀王羲之执笔。王羲之借酒挥毫,一时间,笔尖飘若浮云,笔底矫若惊龙,三千里高空精气合拢,十万里河山波光聚焦。这一写,成就了名垂千秋的《兰亭集序》。酒醒后,书法妙绝连自己都感到惊奇,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他曾多次重新走笔,再也写不出那一日那一刻的感觉了,无法复制,只好叹为观止,《兰亭序》遂成了旷世名帖。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用计从王家七世孙智永和尚弟子辨才手中赚得此宝。史称李世民爱不释手,夜晚也将《兰亭序》枕在头下入睡,遗诏里说将其陪葬。但五代的刺史温韬将昭陵盗掘,却并没有《兰亭序》,按照新旧唐书的记载《兰亭序》应该还在唐皇陵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乾陵里。

  唐后《兰亭序》真迹再无人得见,人们梦寐以求难得一见。存世以唐太宗时冯承素双钩填墨摹本最为接近真迹,称《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此摹本国家文物部门规定不得出国展览,即使在国内也不展,以防损坏,可见此为顶级国宝,甚至是世界级珍宝。

朱继明为《兰亭》狂 犹书过百岁_湖南名人网
《兰亭序》

  说到朱老对《兰亭序》的痴迷,还得从他“捡支毛笔练书法”的故事说起。

  老人自己也没想到会与书法结缘,因为在工作几十年中基本上没写过毛笔字。退休后起初感空虚,每天除做家务外,无聊时还打点小麻将。一次偶然因在路上捡到一支旧毛笔竟引发了痴迷书法的奇缘。当时情景朱老记得很清楚:那是他和老伴到广州的儿子家小住的2001年9月5日,他去市场买了几条金鱼,提得袋子勒手,他想在路边找根棍子来提,结果就在路边捡到一支旧毛笔。金鱼提回家,老伴却把笔当圾垃扔了,他琢磨那支笔也许孙女用得上,又从垃圾箱里捡了回来。儿子看出点什么帮他找来墨汁,他写了几个字感觉还蛮顺手,儿子看他退休后生活单调,便不经意地提示:“老爹是不是想练字了,这样你就有事情做了。”

  可能是天意,习帖练字后老人发现自己有天赋,只练了3个月,就有人夸他的字写得好,这让老人有了信心。但行内人常说练书法少说15年,多则20年方能小成,他遂向一位书法家请教,人家说一个字写上200遍才像样。老人当时心里嘀咕:我已经68岁,每个字练上200遍可能时间不够,但最少要写上80遍。 

  为了速成,他计划在5年里练就一手好字,当时曾赋诗一首自勉:“掌握柳体之精髓,誓做诚悬真传人;自做字格苦心练,奋斗五年高水平;遨游字海路无穷,舞文弄墨百岁翁。”儿子看老爸动真的了,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和他打赌:“老爹要是5年内有人买你的字,我奖励你1万元!” 

  老人还真当回事,开始临摹楷体、行书,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班的学习,两年多下来小有收获,家里人可以拿他的字做礼物送人了。2003年老人的字参展获奖了,同时第一次有人用20支毛笔换了老人一幅字,随后两幅字卖了200元,他自豪地给儿子打电话报告好消息,儿子夸赞:“老爹你真行,不是吹牛啊!”并兑现了奖金。

  2004年老人向宁夏几位书法名家讨教时有人建议他从《兰亭序》入手。老人开始专攻这“天下第一行书”。为了练习好《兰亭序》,凭着一股顽强的倔劲,他查询专门资料,搜集唐朝至现代的32种《兰亭序》的临摹本,认真研究,并逐字对照临习,每天坚持临摹,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临摹练字,做梦都是书法。他不断对比,查找差距,总结每个字的得失。

  “期间也曾想放弃,在老伴的鼓励下练习到第40遍的时候,才找到感觉。2005年8月有位刘姓商人一次买走我的四幅作品,大受鼓舞,也坚定了我的信心。”从此朱老一日不书夜不能寐,出远门也是笔墨纸砚不离身,走到哪儿写到哪儿,还总感觉精力充沛,被人笑称“书痴”。从2007年开始,他又尝试在的确良、呢子布、绢纸、泥金纸上临写《兰亭序》,写一幅这样的作品少则7小时,多则几天。有一天老人突发奇想,在宁夏滩羊皮上临写《兰亭序》,宁夏媒体也给予报道。这些不同形式种类的作品尺寸最长的3.5米,最短的22厘米,字体最大的14厘米,最小的3毫米。2008年受兰亭当地之邀,老人带上25幅作品到绍兴兰亭与全国12位临写《兰亭序》的高手切磋交流。

  老人告诉笔者,目前已临写1058遍,可以不打格子不看原稿一气呵成。他还给笔者展示了创作全版本的《兰亭序》,包括题跋、临写的兰亭序文,篆刻王羲之画像及44方印,再附加英文版。还拿出《羲之醉酒谱兰亭图》,是他经过三年的时间设计并与田中人先生合作完成,画里把王羲之创作《兰亭序》的意境和中心全部表现出来:墨池、鹅池、天章寺、兰亭、曲水流觞、群贤老少41人等相关元素可谓是应有尽有,可以看得出是煞费苦心,国内尚未见到。

  朱老讲述说曾在长沙有幸见到我国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欧阳中石先生看了他的作品为之一震,称赞他书法很有悟性,写字时间虽短但自然,很难得,并鼓励他坚持下去。

  朱老还兴奋地说,宁夏书坛一些名家也对他的执着爱好给了较高的评价,书法家柴建方说:“俗语说年过四十不学艺,朱先生年逾花甲始学书,三年大见成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愿老年书友勉之、鉴之、赏之。”书法家马学智谓他习字浸润在古法帖中,有颜、柳、欧的楷法,有王羲之《兰亭序》帖的行书,他的书法进步快,成绩喜人。书法家李景杭也称道他写字路子正,长期浸润传统,汲精华剔糟粕,实乃老而弥坚,桑榆露天。

  朱老长年坚持长跑,每天早起跑数公里,再加上一天练字6个小时以上,精神充实有寄托,神清气爽,身体更加健康,吃得香睡得好,无病一身轻。朱老又把他原有的“三百计划”:活到100岁、跑到100岁、写到100岁,调高到120岁,笔名朱百岁也改为朱百廿。

  笔者以为,虽说摹仿只是艺术的初级阶段,师古法临名贴只是继承谈不上创新,但书画界都清楚,临写《兰亭序》何其难也。仅写到形似都属不易,更不要说形神兼备,古今书法大家都有临写《兰亭序》的经历,能达到九成似者少之又少,朱老临至千遍,不只是坚持和精神,神形大样已然基本相似,实属难能可贵。

  笔者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理解朱老对书法艺术至爱和孜孜以求,抛开作品单论,朱老年近八旬高龄,追求书法艺术表现出来的朝气和执着精神,就值得学习的提倡。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如何让众多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一个要研究和引导的社会问题。朱老给我们一个启示,老人群体是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支主力军之一,老年人只要有爱好和追求,晚年仍然可以出彩,生活处处春意盎然。衷心为朱老“三百计划”加油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