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左宗棠

www.ahnmrw.com 湖南名人网 08-25 

  曾、左二人 都是清末名臣,二人都是以一介书生的身份投笔从戎而走向了人生的颠峰,二人都是为大清王朝扫除“叛匪”的大功臣,二人又都是出身贫寒的“白衣”,完全*苦读而获得了成功,同时,二人也是相交多年的好友。 

  不过,曾、左二人虽然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二人在性格上却相差极多。曾侍郎早年崇信儒术,认为凡事只要自己所作的是正确的,便应不遗余力地坚持下去,不管遇到什么简单困苦,也不应改变。而且在做法上一味刚直、勇进。正是凭借着这股勇气,曾国藩在“长毛”已经搅翻了半个中国,使整个大清王朝处于继吴三桂之乱后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面之下,敢于以书生的身份组织“湘军”进行抗争,获得了不小的荣望。也正是凭着这股“勇气”,曾国藩在官场上屡屡碰壁,不仅上级不喜欢他,就是同僚、下属,也被曾国藩的很多看似刚直不阿,但却非常伤人的做法弄得怨声载道,心存抱怨。于是,很快,这位曾大人就在几次战败之后,借着父丧之机,回老家湘潭了。 

  但历史不允许他就这样消失,很快,在好友的鼓励与劝说下,曾国藩对于往昔的做法重新进行了评估,认识到自己的很多做法虽然看似痛快、解气,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埋藏下了祸根。于是,这位理学名家彻底屏弃了儒家的学说,转而向老庄学习,以出世之道,行入世之实,以圆融、平和的方法,解决了不少过去难以面对的问题,最终,也成就了他消灭太平天国的“夙愿”。 

  而左宗棠则不然,这位师爷出身的湖南名士,被称为“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论起带兵打仗的本身,只在曾国藩之上。不过,他的性格比早年的曾国藩更加“直”,因此,直到中年,他依然还是个“举人”的身份。后来,他组建了中、英、法混和军——长捷军,借助强大火力的帮助,这支军队在平灭太平军的后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太平天国失败后,左宗棠又一举荡平陕甘回民起义,最高担任过军机大臣之职,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要员。 

  谈了这么多两人的生平,其实我是想谈一个问题,那就是性格。曾的性格早年因刚毅而吃亏,中年转行黄老之术,顺利了很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因为曾在后期的过于“示弱”,使他在太平天国刚一失败的时候,因不想让朝廷疑心,就自剪羽翼,大量裁撤湘军,以至于在后期的平灭捻军的过程中无兵可用,无将可派,从颠峰走向了深渊。而他的好友左宗棠和弟子李鸿章,则在太平军裁撤的时候,大肆补充兵源,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现在,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时,往往容易对曾国藩后期的“软弱”感到可惜,他一生循规蹈矩,从不做出格之事,凡事都要思之再三、虑之再四,考虑得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当然,这种做法可以确保稳妥,但换一种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优柔寡断”。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曾经不同程度地表示过,他们经常在只有7成不到的胜算的情况下,就去做一件事情了,而且往往也都成功了。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想要做一件事情,而且认为这件事情非做不可,那就不要再思前想后,犹疑不决,而是应该下定决心去做。但一旦开始做了,就应该对这件事加以最大的谨慎,对于每一步都要考虑周密,对于每一种可能都要有应对的办法,这才是成功之道。乔布斯曾经说过,他经常会在早上问自己:如果今天是自己的最后一天,那么自己还会去做本来要去做的事情吗?如果有连续很多天的回答都是“不”,那么就意味着改变的时刻到了。 

  好,在这里,让我们每个人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每天早上都这样问一问自己:如果今天真的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做本来要做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