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晓得不?梓园路的夜宵比南门口还早呢!

佚名 潇湘晨报 08-23 
你晓得不?梓园路的夜宵比南门口还早呢!_湖南名人网

梓园路示意图。郑寿山制

你晓得不?梓园路的夜宵比南门口还早呢!_湖南名人网

◀梓园路两旁,法国梧桐茂盛,树荫把马路遮蔽,高温夏日走在里面也有丝丝凉风。图/记者李林冬

你晓得不?梓园路的夜宵比南门口还早呢!_湖南名人网

▲广济桥,即梓园路与城南中路交叉路口。”城南中路高架桥”凌空而过。

 

你晓得不?梓园路的夜宵比南门口还早呢!_湖南名人网
▼侯家塘梓园路红旗区。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现在的芙蓉中路与城南西路交会的路口,叫“南大十字路”。顺着这个路口一路大斜坡往东,与现在的梓园路相交处,叫作“广济桥”,那里实实在在的有一座小桥,桥下有一条不被人注意近乎干涸的溪流。

  随着城市居民区布局的构建和城市主次干道的修建,原有的小桥和小溪早已不见踪影,广济桥变成只留给老长沙的一个习惯性称呼的地名。倒是在人民中路北厢,湘雅二医院门诊大楼东面,至今还有一条斜对着梓园路北口很不起眼的小巷子——东广济桥。 文、图/郑寿山

  红旗区的建设在当时是大工程

  现在的梓园路全长约二公里,北端与人民中路相交形成丁字路口,往南一直到劳动中路,与其相交也是丁字路口。而一北一南的两个丁字路口,绝不是当初修建梓园路的“本意”。因为梓园路原来不是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时期,梓园路一带都还属于长沙市郊区雨花亭人民公社红旗大队,四处都是农民的土砖房、菜地、小池塘。

  梓园路的“成型”与拉通,是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广济桥南向周边居民住宅区的开发建设,在那个年代一下子建起几十栋六至八层一室一厅或二室一厅带厨卫的住宅楼,这种当时的高层建筑,在长沙市可算独一无二的大手笔。后来这个新开发的居民建筑群被称为了红旗区。

  说起长沙市成规模的居民区,最早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在识字岭西南地块的工农桥村,那是几栋二至三层的砖木结构筒子楼;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臬后街西端,建了几栋三层砖混结构的通阳台居民楼,每层一个共用厕所;上世纪七十年代城市向东扩展,在窑岭东北处和杨家山以东,建起人民新村和朝阳新村;还有仰天湖的解放四村……而红旗区居民区的建成,其规模、楼高和住户室内配套设施,都有着质的提升,在当时是大工程。

  特色餐馆在南门口“娭毑”“爹”风靡之前就有了

  梓园路原本是不热闹的,道路狭窄,两边也没有什么商店铺面。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通了公交,11路车从新河和赤岗冲对开,取道梓园路。由此,梓园路才成为城市次干道,连通起人民路和劳动路,串联起湘雅二医院和省儿童医院两家三甲大型医院,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整条道路以及广济桥红旗区,小型商铺一家挨着一家,逐步热闹起来。

  中小餐馆云集,算是梓园路的特色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济桥往南不远的小巷口,陆续开了几家餐馆,专营“水煮活鱼”“香辣跳跳蛙”和“油爆口味虾”。地道的湘菜家常口味和实惠的价位,引得食客座无虚席。其实,这些特色餐馆,在南门口这个“娭毑”那个“爹”风靡之前就有了。

  特别是到了盛夏,每当傍晚华灯初上之前,精明能干的老板或老板娘,就不失时机地在自家餐馆门口摆放好餐桌椅子和落地电风扇,迎候食客的光临。常常是三五个好友相邀而来,点上几斤口味虾,再加上两三个配菜,边喝啤酒边剥食那色泽红亮、香辣诱人、肉质滑嫩的小龙虾。餐桌上堆积起来的虾壳和桌上桌下的啤酒瓶,就成了食客们的“惬意之作”。街道上驶过的汽车和旁边走过的行人,恰恰是食客们青睐的氛围。要是逢遇足球世界杯比赛的年份,龙虾啤酒加电视,这些夜市摊点就更是火上加火了。

  像我这个年龄段的退休老人,如今很难找到夜晚一同在路边排档喝啤酒吃口味虾的伙伴。只能望吓兴叹的我,更多的是为这种街边餐饮夜市风情所感染,内心浮起对人们日益富庶生活的感慨和祝愿。

  “踩一脚”,梓园路乘中巴,上下很方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长沙市曾经有过“中巴车”营运的历史。这种中型巴士车通常载客量为十多人,一般由个体经营,可以随意停靠上下乘客。我女儿读小学和初中时,就经常由我带着乘中巴车,从人民路与梓园路的交叉口,驶过整条梓园路,到位于侯家塘南的“小太阳艺术学校”,跟着肖松老师学习钢琴和音乐素养课程。

  那时的长沙车流量很少,私家小轿车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满城的中巴车是一道风景,中巴车上每当有人要下车,就会喊一声:“师傅,踩一脚!”很快,“踩一脚”这句不乏幽默形象生动的话语,便流行开来,演绎成整个城市呼唤停车下车的代名词。记得媒体曾爆料,本土演艺界的几个什么“星”,为了赶场子演出,都还搭乘方便快捷的中巴车呢!

  由于梓园路不属市区内主干道,这条路上的中巴车就开得更“随意”。原本城市交通部门给每辆中巴车都规定了线路,像梓园路按公交11路、101路营运,作为公交大巴运力的补充。但有些中巴车主单纯以逐利为目的,自行改变线路行驶,遇到梓园路上客流量“不理想”,就把车子挡风玻璃后面那块用木板或硬纸制作的线路牌(那时车子上面还没有电子显示牌),换成其他线路,不经过梓园路营运……

  后来,由于中巴车营运对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诸多负效应,2003年9月主城区中巴全部禁运,退到环线以外。时光倏然而过,“踩一脚”也许早已淡出了市民的记忆。

  我家从解放路游击坪搬至梓园路、广济桥附近居住二十多年,亲见其各种变化。如今的梓园路广济桥,车辆川流不息,来往行人熙熙攘攘,特别是路的北段和南段,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餐馆,一家连着一家。毫不夸张地说,梓园路是长沙市除坡子街三王街之外,中小餐馆最多最集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