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张望:冲顶摄影奥赛

王珍 家庭教育 09-24 

  从小种下了艺术种子 

  张望对艺术的热爱到了疯狂的程度,为了追求他酷爱的艺术——文学、书法、摄影、设计和音乐,他放弃了许多常人不忍舍弃的东西,如金钱、物质享受等。这些年来,他硕果累累。也许,真的是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张望把自己今天的成就首先归功于遗传基因。他的父亲在书、画、文学上都有一定的造诣,他的叔父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对艺术的挚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而成长环境的艺术熏陶就像阳光雨露,给种子提供了良好的发育成长的自然条件。张望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很好的奶奶,虽然只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妇女,但她有很好的理念——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这位了不起的农村妇女起早摸黑地下地干活,农闲时就编织棕绳等换钱,供孩子上学。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张望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常常看着心灵手巧的奶奶剪一些剪纸、窗花,绣点花,那种活灵活现的鱼虫鸟兽和花花草草让张望心生欢喜,他就拿张纸画鸡鸭狗兔,虽然稚拙、抽象,但却很有艺术的感觉。奶奶和他祖孙俩是镇上口口相传的民间艺人。 

  父亲回家听说儿子喜欢画画,看到小张望画得确实很有意思,就想往这方面培养他。开始悉心地教他画画,可张望却对父亲教的那一套并不理会,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父亲要教他的热情也就冷却了,任其自然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放弃对他的培养和教育,而是鼓励他对书画文学艺术的那份浓烈的兴趣。这种按照孩子意愿和兴趣、特长的培养方法,也许是一种最适合的灌溉。 

  在小学四年级时,县里办了个文体特种班,张望就考了进去,父亲非常支持他。在那里,不但他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鼓励和赞赏,还进一步培养了他的美术特长。所以毕业后,张望就凭着那一技之长考入当地一个工艺美术厂做设计。

  他又为女儿做楷模 

  20来岁的他有了让人羡慕的工作,还曾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候选人。但张望并不满足于此,他觉得自己的理想是不懈的艺术追求,所以,为了考上美院,把自己关在姑姑的一间8平方米的储藏室里苦读复习,甚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十天半月地不冲凉、不洗澡。1984年,张望成为天台县正式考进美院第一人。 

  他常说生命太短暂,所以要只争朝夕。无论他是在等候办事的途中还是在公交车上,他从来都是手不释卷的。他大量的阅读,《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名人传记,古今中外的名著,他一部都不想错过。 

  他还不时地充电,2000年他自费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系统全面地研修了专业摄影理论和技巧。在和教授专家们探讨交流、参加各种研讨活动外,他花去了几乎全部的时间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各种艺术展览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精华。就是去奥地利领奖,他也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参观了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塞纳河畔古老的卢浮宫、欧洲最美的奥赛博物馆和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艺术中心。 

  父辈们影响着张望的成长,而张望这种抓紧时间学习和对艺术的执著同样也在影响着女儿;他那些谦虚、礼貌、节俭等美德,一直是女儿的楷模。其实,他这样的言行,并不是刻意要做给女儿看的,这些都是父辈在他很小时就给他打下的深深烙印。不搓麻将赌博,诚实正直不说谎,忠孝节义,勤奋努力等,他的父辈们就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严格要求张望的,这已经是张家的家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