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理论园地 > 文化历史 > 正文

长沙仅存的汉城遗址之谜:戍城还是陵邑

发布时间:2017-10-29来源:潇湘晨报作者:常立军点击量:【打印此文】

  长沙三汊矶大桥河西一侧的岳华村,有个叫北津城的地方。这里距离古长沙城十公里,是长沙仅存的汉城遗址。它因何而建至今仍无定论,甚至连北津城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于历史的阴差阳错。学界认为,三石戍才是它真正的名字。

  古长沙城十公里外的这座曾经雄奇壮丽的孤城,是长沙仅存的汉城遗址。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人说它是戍城,名叫北津城。也有人说它是陵邑。然而它究竟叫什么名字?它又承担着什么样的历史重任?

  青苔下的城墙,每块夯土都历经两千多年

  当我们来到岳华村时,我们并没有急于进入古城。而是沿着斜坡小路爬上城墙。这条历经了千年风雨的城墙,早已不再是墙的模样,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条巨大的山坡。走在林木杂乱的城墙上,每一脚踏过的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夯土。残损的城墙高低不平,夯土痕迹清晰可见,厚重的青苔覆盖在它的身上,掩盖了它曾经的辉煌,也抹平了岁月带给它的创伤。然而,只要有城墙,就足以证明它的不凡。普通的村落,从古到今,都不会有城墙,况且这城墙还如此厚重宏大。城墙之外,可以看到很多连片的水塘,这是当年护城河留下的低洼地带,如今,已成为村民们养鸭或养鱼的池塘。

  我们从城墙的一个巨大缺口附近滑下,穿过凌乱的民房,进入城中。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我们看到了它真正的名字。在岳华村的道路旁边,有一块斑驳的石碑。碑上有陈旧却依然清晰的字迹:三石戍遗址公园。旁边另有一块界碑,标明它是第12个规划界线点。

  这是一块规划碑。说明在此次规划之中,这座城池的名字已经被更改了过来。

  它应该就是历史上北津城、南津城、浏口戍、桔洲戍、三石戍等长沙城外之城中的三石戍。

  古长沙的戍出现于战国时期,为防御越人的侵袭,长沙楚城曾在城东越过浏阳河的张公岭设戍。前323年楚灭越后,威胁消除,城东防御削弱。秦汉六朝时期,长沙的防御重点变为沿湘江的南北通道,卫戍处所除由上述津渡发展而成的南、北津城外,据《水经注》记载还有戍所数个。

  古长沙城北的戍城,据记载有三石戍和浏口戍。《水经注》记述“北津城”和“吴芮冢”以后说:“湘水又北,迳三石山东,山枕侧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矣;水此有三石戍,戍城为二水之会也,湘水右迳浏口戍西,北对浏水。”

  文中所说的三石戍城,应该就是现三汊矶所存的土城。

  在弄清楚了这座古城的名字之后,我们继续沿着村中的小道向前穿越。在穿过大片的菜地,大约有两公里的路程,即已到达城池的北门。相比于尚能通行的南门,北门早已被民房湮没。在那块立于北门的省保碑,也不见了踪影。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绕过房屋,从屋后一条极为狭促的小道进去,才看到城墙下早已字迹模糊的省保碑。

  走出三石戍,站在城外的高坡上,俯瞰这座城。只见历史与现实混杂在一起,无从分辨。

  与王陵墓葬仅一路之隔

  在三石戍城内,昔日的城郭早已不见。城内阡陌纵横,村民在忙着种植各种蔬菜。靠近城墙的坡地上瓜果飘香。三道厚重的城墙,把这里围成了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城市秘境。

  在它之外,依然不是平凡之地。

  那里是汉代刘姓长沙王的主要王陵墓葬区。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一路之隔。而这一条路,在古代也是没有的。可以说,三石戍古城,就在王陵墓葬区的范围之内。这种地理和时间上的强烈吻合,不能不引发关于三石戍城市功能定位的争议与思考。

  这座橄榄形的古城池,到底作何用?戍城还是陵邑?文物考古为我们提供了参考的重要依据。

  在上个世纪的1981-1983年,考古工作人员组织对三汊矶古城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试掘。大体了解了这座城池的面目。该城东北临湘江,西南尚保存约2000米的夯土城墙,墙断面呈梯形,底部宽8-15米,顶部宽4-8米,高5-10米不等,城内面积约0.5平方公里。

  考古人员在城墙夯土内采集到战国铜。“南门口”外不远处的地面有大量汉代陶制筒瓦和卷云纹瓦当。说明这里的人类活动遗迹,至少可以推到战国时期,甚至还可以更早。

  出南门往西北为谷山山脉,近城址的两个小山峰之间有一小块平地,当地称“鞍子坪”,坪内发掘出大量汉代筒瓦和瓦当,山脚的坡地上有为数不少的西汉晚期墓葬。城内地势起伏不平,偏南的小山丘上曾发掘出数座西汉晚期墓葬;西北部发掘出一处可能是营房或武器库的遗迹,地面有排列规则的柱子洞、红烧土及灶门、烟道痕迹等,地层中还出土陶制板瓦、筒瓦、瓦当及硬陶方格纹,席纹陶片等物。

  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曾经是一座戍城。

  十几座汉王陵在它身后面向西北长安

  对于戍城的说法,长沙汉王陵遗址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考古专家赵晓华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里作为戍城,它的面积是偏大的。正常情况下,戍城都不会有这样大的规模。两公里长的城墙,在当时,已属于中心城的级别。

  我们据此推测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它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用途。在战国时,它可能是戍城。在汉时,因为汉王陵集中于此,则又成为陵邑。此后,城池则不断经历兴废和功能变化。当然,这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这里的城池遗址刚好位于长沙汉王陵分布集中的谷山附近,这里拥有王陵多达16座。按照古代王室葬俗,王室墓葬一般集中分布,且在其附近会有守陵的卫城。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由此推测:在西汉,北津城很有可能作为王陵的卫城存在,且居住着大量担负着保卫任务的官兵。

  巧合的是,集中分布在谷山一带的王陵墓葬同属西汉。赵晓华告诉我们,自上世纪70年代起,省市文物部门先后发现7座汉长沙国王(后)陵。近年来,长沙市文物部门又发现了20处汉代大型陵墓遗迹。目前发现的汉长沙国王陵墓已达27座,主要分布在南起岳麓区天马山、北至玫瑰园沿湘江西岸低矮的山丘上,分为4个片区:谷山片区,南起岳麓区东山和北津城遗址、北到玫瑰园、西至望藕路、东抵银杉路计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有王陵墓16座和汉代城址1处;戴公庙片区,拥有王陵墓2座;岳麓区咸嘉湖片区,拥有王陵墓5座;天马山片区,在天马山、凤凰山、牛头岭分布王陵墓4座。未来的长沙汉王陵遗址考古公园,就选址于谷山片区。

  考古发掘表明,谷山片区应是西汉刘氏长沙王的墓葬,而北津城遗址上也出土了大量的西汉器物,说明二者曾同属西汉一朝,在时代上也是吻合的。

  三石戍与汉王陵,在地理和时间的坐标轴上,神奇地重合在了一起。这座曾经驻扎着兵士的护卫之城,虽已破败,却依旧苍凉豪迈。在它的身后,十几座神秘的汉王陵分布于谷山之前的丘岗之上,面向西北长安,遥望着历史与未来。撰文/潇湘晨报记者 常立军

免责申明:湖南名人网所收录的名人资料、信息等来自于权威媒体发布、名人推荐或个人自荐的形式(符合要求才会收录),但湖南名人网不保证和担保其内容和服务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不承担用户因该内容或服务受到的一切伤害或损害赔偿责任。湖南名人网网页内及其链接所有内容并不代表湖南名人网赞成其观点或立场。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湖南名人网使用或通过湖南名人网链接的内容、服务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应该及时向湖南名人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湖南名人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尽快移除相关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申明 | 广告刊登 | 收录标准 | 网站地图

CopyRight(C)2008-2025 ahnmr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15415号

网络实名:湖南名人网 永久域名:www.ahnmrw.com 广告联系QQ:2967694059

湖南名人网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展现湖南名人风采,揭示名人成长规律,激励世人奋斗成才”为宗旨。

湖南名人网对名人进行造势与宣传,扩大湖南名人影响力。